老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,他自幼聪慧,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,遇到问题肯动脑筋,因此少年时期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了。二十多岁时,老子来到了东周的政治文化中心——洛阳,当
上了东周王室的藏书史官。
但是后来,他看到东周朝政越来越腐败,而且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,就决定去民风淳朴的秦国安度晚年。
老子骑着青牛上路了。路上,他见四野荒凉,田园荒芜,不禁万分难过,心想:“刀兵都是不祥之器,即使不得已而用之,也应适可而止。否则,国家就离覆亡不远了”。
当时,有个叫尹子的高士奉命镇守函谷关,他自幼好观天象。这一天,他见一团紫气从东方缓缓飘来,知道会有圣人从此经过,便命人清扫道路,等待圣人来临。果然,不久就见一位白发如雪的老者骑着青牛而来,尹子连忙上前拜见。老子和尹子长谈了很久,尹子对老子的处世智慧以及众多有关政治、社会与人生的观点非常感兴趣,建议老子把它们写下来传给后世。老子同意了。
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老子把自己关于道、德、无为而治,以及对宇宙、人生、社会等方面的见解,全部融于一体,写成一部五千多字的《道德经》。
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“道”,即自然万物存在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学问。老子认为“道”是宇宙的本源,世间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由“道”转化而成的。老子所著的《道德经》成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,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